7月5日,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“柳韵黄岗”实践团带着对非遗传承的热情,抵达阜南县黄岗镇,开展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“黄岗柳编”的调研活动。
同学们联系了当地一家柳编工艺生产企业,根据企业负责人的介绍,这家企业已经经营多年,当地柳编生产的“主力军”。进入厂房后,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编着柳编花篮,在她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尝试亲自进行柳编花篮制作,感受这种手工艺品制作的独特魅力。
随后,团队成员来到县级非遗传承人田静、步伟家中,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柳编的产业结构、营销模式,聆听她对柳编工艺的情怀。
步伟告诉实践成员,迄今为止她已经从事柳编四十余年,并在很多赛事中都得过奖。不少工厂的批量化生产,都要先经过她的设计,很多外国供货商也是看到她设计的柳编工艺品,才下了大订单。步伟丈夫田静说,自己也是受自己爱人的影响,开始从事柳编行业,现在也在积极开展着“柳编入校”的传承教育活动面对满屋子的柳编工艺品,步阿姨一一介绍、如数家珍,仿佛每一个柳编作品都是她的孩子。
据步伟阿姨介绍,现代柳编工艺品更多的销路是供向国外,由国外经销商在大型展会上挑选款式,再由国内工厂承包订单,最后分散到每一个柳编户手中。通过这种方式,一方面解决了柳编对人工的大量需求,一方面也解决了镇上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问题——柳编相对轻松简单,并且在家就能完成,很多老人选择一边在家照顾孙子孙女,一边做柳编提高家里收入;对于自愿到工厂里做工的编织户,厂里还有额外的补贴,正是这种经济政策使黄岗镇乃至整个阜南县的脱贫之路愈发开阔。
总之,安徽理工大学实践团对非遗柳编的调研,既是对柳编技艺的一次深入挖掘,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次有益尝试。希望通过实践团的调研成果,能为柳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撰稿人:杨贵轩、龚富源、刘金鹏
摄 影:薛仰奎、龚富源
指导教师:王文涛
三下乡院级重点项目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ahsb.hqxnyrb.com/7568.html